元至正十六年(公元1356年)三月,朱元璋率军攻占南京,改南京为应天府。攻占应天府后,邓愈因战功被朱元璋任命为广兴翼元帅,带兵镇守战略要地广德州(今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)。元至正十七年(公元1357年)农历七月,朱元璋命邓愈为征南将军,胡大海为征南副将军,意图夺取江南重镇徽州,自此“邓愈主守备,胡大海主攻伐”的“邓胡”搭档形成。“邓胡”率军先后攻克旌德(今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)、绩溪(今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)、休宁(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),并最后一举攻占徽州,完成既定军事方略。
不久元朝廷派遣湖南“苗帅”杨完者带兵进攻徽州,企图乘邓愈在徽州立足稳稳收复失地,而此时胡大海正带兵去攻占婺源还没有回来,徽州守城兵力很少,情况对邓愈十分不利。邓愈考虑再三,决定用空城计来迷惑杨完者,于是邓愈命令士兵打开城门,使得杨完者久久不敢派兵攻城,邓愈的“空城计”为胡大海回防徽州争取了时间,之后胡大海与邓愈里应外合大败杨完者的苗军。
之后,“邓胡”又与朱元璋外甥李文忠配合先后攻占了婺源、严州、建德等地。不久,邓愈、胡大海、李文忠按照朱元璋的指令兵分两路:邓愈带部分军队转攻江西,而朱文忠与胡大海率部分军队转攻攻占诸暨。在攻略江西的战斗中,邓愈逐渐与陈友谅势力接触,并招降了陈友谅的抚州守将邓克明部。
常遇春的儿子常茂,为什么年仅24岁就去世了?
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,常茂的故事大家听过吗?
洪都大败陈友谅,为鄱阳湖大战的胜利打下基础
元至正二十二年(1362年),朱元璋任命邓愈为江西行省参政,协助大都督朱文正(朱元璋亲侄子)镇守洪都(今江西省南昌市)。元至正二十三年(1363年)四月,元末割据势力陈友谅率领六十万水陆大军突然攻打洪都,而洪都城此时兵力空虚,再加上朱元璋正出兵安丰(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)救援刘福通部,无法马上回兵救援洪都,使得洪都当时的情况惊险万分。
朱文正和邓愈采用了坚守挫锐的策略,死守洪都城,顽强不屈。防守洪都主城门的邓愈在城墙被攻破后,指挥士兵用火器在城墙破损处继续抵御敌人,并且边打边修城墙。他们靠惊人的意志力坚守洪都城八十五天,大量消耗了陈友谅的精锐部队,同时为朱元璋率军回援洪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。最终,陈友谅不得不从洪都撤军,朱文正、邓愈等人指挥的“洪都保卫战”取得了最终胜利,也为朱元璋大军在鄱阳湖全歼陈友谅军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在鄱阳湖大战取得胜利后,邓愈又领兵平定了江西南安、赣州等地方,此时邓愈年仅二十八岁。之后,朱元璋任命邓愈为湖广行省平章,率军镇守军事重镇襄阳及其周边地区。元至正二十四年(公元1364年),朱元璋在应天府称王,设立官职体系,任命邓愈为右御史大夫的官职。洪武元年(公元1368年)朱元璋在南京称帝,加封邓愈为太子谕德,任命邓愈为征戍将军去攻打江淮地区未归附的地方,不到两年,邓愈便得胜而归,完成了朱元璋交给的任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