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历史常识_晚明时期是个怎么样的社会?经济繁荣为何会让“工人日巧一日”?

admin 280 0

封建社会,等级森严。这森严的等级,并不仅仅体现在君与臣、官与民之间,就是寻常百姓黔首,也有不可逾越的等级鸿沟,良民和良民之间有差别

当人们活在虚幻的繁荣中时,所有人都忽视了危险,觉得繁荣不但将依旧,而且会更好。但晚明越来越频繁的民变,恰恰说明这种虚假的繁荣背后隐藏着的是更大的危机。

民变,并非要推翻政府而是希望吏治更加清明,民变的领导者大多是有产阶层。因此,他们并不希望改朝换代似的革命。

然而,革命要来的话,任何人都无法抵挡。万历中后期,自然灾害频仍,吏治以及洪武荒政体制的衰落,直接造成农民起义的出现。农民企业则是以改朝换代为根本目标,革的就是朱家的命。

最终,在虚假繁荣下,明朝的大厦轰然倒塌。而在大厦坍塌前,明朝的娱乐业到了疯狂的地步。

奢侈能够促进的经济只是畸形经济,只是少数人的享乐。节俭过头儿将导致物质难以增长,奢侈一到则是亡国灭种。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农业文明,根本没有到奢侈的地步,人心也不会正确看待少数人的奢侈、多数人的受苦。当然,全世界都是如此。有人把美国奉为榜样,但目前美国的极端民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。

古代历史常识_晚明时期是个怎么样的社会?经济繁荣为何会让“工人日巧一日”?  

许多历史学家对于乾隆时期的《消夏闲记摘抄》和《禁奢辩》等书中的一些合理情节,来论证奢侈有一定的正面价值,甚至催生了晚明的经济大发展。

陆楫生于明正德十年(1515年),卒于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,他的观点总结一句核心就是:秦淮歌舞是国家太平的表现,是一种社会的进步。节俭可保一人或一家不贫,扩大到全社会则未必。并且斩钉截铁地说,我从来没看到过奢侈可以把全社会变得更穷的案例。

古希腊、古罗马以及我国许多朝代,从经济方面讲都是在高峰时灭国王朝的。因此,如果历史学者特别是经济史学者,仅仅从经济史或政治史或军事史单独面来看待历史的话,许多问题都不会想明白。明朝的经济虽然高度发展,但这与明朝的生产力严重不符的。

这也是为什么在南方奢侈的时候,西部却因为流民爆发各种问题,甚至农民起义;当众人奢侈的时候,南方的城市民变问题越来越多。嘉靖朝还只是奢侈的过程中,但看看万历朝如何?甚至嘉靖三十一年后,民变问题如何?

嘉靖家家干净一次也不会出来了。

同理,顾公燮则是一百多年后的乾隆时期的人,他的观点比陆楫还要更进步一些,“有千万人之奢华,即有千万人之生理。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,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。”。

 

他还以乾隆时期的苏州为例,举了一些奢侈行业的门类“即以吾苏郡而论,洋货、皮货、衣饰、金玉、珠宝、参药诸铺,戏院、游船、酒肆、茶座,如山如林,不知几千万人。”。

但是,郑公燮显然是在偷换概念。奢侈是一种行为,而不是一种职业。奢侈是一种思想,而不是消费行为本身。

标签: 文史百科 历史文化 文史知识 古代历史常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