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面由历史观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生母是谁,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
四十七年康熙帝第一次废太子以后,八阿哥胤禩一度是舆论中太子的热门人选,得到很多人的支持。
没想到不久后,康熙帝面责胤禩和胤禟,还差点拔刀杀了支持胤禩的十四阿哥胤祯。经此一事,胤禩与皇位彻底无缘。这是为什么呢?

据说,胤禩的失败是因为他的出身,也就是他的母亲。康熙认为胤禩的母亲是“辛者库”贱奴,这样的出身不能成为未来的一国之君。“辛者库”是什么呢?
“辛者库”是满语,意为“管领”或者“内管领”,“半个包衣佐领”,是管理包衣的组织。
“包衣”是奴才的意思,一个“包衣佐领”管理三百户,半个包衣佐领,也就是一个辛者库,管理一半的包衣。
辛者库的“包衣”,作为清朝在“龙兴之地”——关外就来投靠的“家奴”,因为人数少,所以被编入“辛者库”,虽然比普通旗人地位低,但并不算低贱。
后来,也有将犯罪的官吏家属编入“辛者库”的,这部分人,才是真正低贱的人。大约是因为这一类“官奴”的加入,大家才对“辛者库”这个整体概念有了误解。
专家考证,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,出身应该是前一种“辛者库”人,正常的包衣人家,通过正常的渠道被选入宫。
当然,出身包衣的女子,一开始只能做宫女,和“上等人家”的小姐们是不能比的。可能是因为良妃自身的美貌和性格上的优势,这个小宫女得到了康熙的宠幸,并在康熙二十年生子胤禩。

和硕怀恪公主是雍正唯一成人的女儿为什么还那么不受宠?原因是什么
胤禩长大之后颇受康熙喜爱,到康熙三十九年,也就是胤禩十九岁的时候,他的生母被正式册封为良嫔。
后来,很可能在康熙五十年良妃病重将要离世时,又被封为良妃。除了“辛者库人”这个似是而非的名头,实质上胤禩生母良妃和生母德妃的入宫途径、“晋级”经历应该是差不多的。
良妃死后,康熙帝曾亲自祭奠她,并且先后写过两篇祭文,这在众嫔妃中,已经算是很优容的恩典了。由这些信息看来,康熙对于良妃,是有一定感情的。
至于“辛者库贱奴”或者“贱妇”的说法,其实出自写于雍正朝的《清圣祖实录》,康熙本人是否说过,并没有足够的实据。
不知是不是雍正为了故意贬损宿敌胤禩,才故意强调良妃的“辛者库贱奴”身份,混淆视听。
综上所述,胤禩的“出身”并不是康熙帝贬斥他的主要原因,更有可能的原因是,胤禩过早“培育”起的个人势力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