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缅战争为什么会爆发?清缅战争对双方分别有什么影响?

admin 358 0

在自大的支配下,清军主动发起了进攻,尽管清军人数多过缅军,但清军的劣势更多,云南的绿营兵几乎没怎么上过战场,作战意志薄弱,武器又不精良,带兵将领普遍能力不强,统帅杨应琚又是文人出身,不懂军事,这些因素加起来,导致清军屡战屡败。

战败是一回事,战报上却清晰地写着:“清军屡战屡胜,杀敌万人”。这慌扯得有点过了,刚刚过去的平定回疆打了百余仗,也就歼敌万人,云南才打了几仗就歼敌万人,你当砍瓜切菜呢?乾隆再一看地图,尼玛交战地点全在大清境内,越打离着内地越近。

乾隆派人一探,顿时勃然大怒,下令赐死杨应琚,同时派满人新秀明瑞接任云贵总督,继续主持对缅战事。这时候,缅甸已经拿下大城王朝,暹罗只剩下残余军队反抗,缅军大部开始撤回国内。

两次战败,皆有轻敌因素,搞笑的是清朝朝廷仍然认为缅甸能够轻易拿下,战败只是因为绿营兵太废!而且清朝对藩属国情况一无所知,暹罗已经被缅甸灭亡,乾隆竟然还在担心灭掉缅甸后缅王逃亡暹罗!

明瑞是一员悍将,在平定新疆中,也立过不少军功,前往云南前是伊犁将军,已经是新疆大员了,但他跟乾隆一样,轻视缅甸,所以他的最终结局基本注定了。

灭掉了暹罗,缅甸可算是腾出手来了,清军增兵,缅军也增兵,明瑞的认知却还停留在上一仗,最终陷入缅军重重包围,重伤后自缢身亡,其他参战者或战死或被俘或自尽,清朝惨败。乾隆第三次大怒,并开始准备第四战。

三战皆败,清朝终于开始搜集情报了,知道缅甸不再是曾经的分崩离析,而是新兴的强权国家,暹罗已经被其所灭。三战下来,缅甸却不想打了,多次给清朝送去求和文书,盛怒之下的乾隆自然全部撕掉,下令组建精兵强将,誓要拿下缅甸!

尽管败了三次,但乾隆仍然认为拿下缅甸不是问题,因为他这次派出去的已经是清朝顶级将领了,重臣傅恒为经略,阿里衮、阿桂为副将军,舒赫德为参赞大臣,鄂宁为云贵总督,军队也换成八旗兵,还调了水师参战,这样的阵容,清朝拿不出几副的。

然而,缅甸也倾尽国力,与清军交战厮杀,再加上环境优势,远道而来的清军将士有不少都染病身亡,就连主帅傅恒也卧病在床。经过一番鏖战,清军杀缅军水师2000人、陆军1500人,总兵吴士胜、副将军阿里衮、水师提督叶相德相继病死,清军和缅军可谓两败俱伤,尽管清军占据微弱优势,但却几乎不可能灭掉缅甸,参战清军厌战情绪高涨。

缅军也一样,缅军统帅诺尔塔明白缅甸无力支撑与清朝的长期战争,再打下去就得废了,所以双方不约而同地丢开了远方的君主,自行决定议和停战。几经交涉后,缅军14名将领与清军12名将领谈判定议画押,互赠礼物,正式停战。这场延续多年、花费清朝911万两白银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。

然而,议和是乾隆和缅王都不想看到的,缅王直接就把议和书撕了,压根不想向清朝称臣,直到18年后缅甸国力不行了,要跟清朝搞好关系才派出使节奉表纳贡。

而乾隆要等18年后才能看到缅甸入贡,当时那心情能好才怪了,可他也清楚要再次动兵很困难,水土问题就非常头疼,第四战清兵非战折损比战损还多,傅恒回北京两个月就病死了。再加上小金川再次叛乱,土司问题才是重点,乾隆只能跟缅甸打外交战,互相口诛笔伐,却谁也不敢打了,缅甸消耗不起,清朝的钱粮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。

标签: 中国战争 战争历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