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理国前后存在300多年,和宋朝比邻而居,却不为宋朝熟悉,《宋史·大理传》对大理国的记载只有区区700多字,并且只提到了一位名叫段和誉的国王。由于史料的匮乏,大理国长久以来都是一个神秘的国度,好在金庸先生在其所著武侠小说《天龙八部》中,用精彩的故事塑造了段誉的形象,使得人们能够一瞥大理国的风貌。
在金庸先生的笔下,一阳指是大理段氏的独门武功绝学,名闻天下。段誉的父亲名叫段正淳,段正淳风流潇洒,情妇无数,到处播种,木婉清、钟灵、阿朱、阿紫、王语嫣都是他的私生女。然而实际上,段延庆才是段誉的亲生父亲。段延庆和段正淳长期明争暗斗,最后逼得段正淳自杀,自己亦隐遁山林。大理皇帝段正明得知弟弟段正淳的死讯后,把皇位传给了侄子段誉,自己则入寺为僧。
一言以蔽之,《天龙八部》中的大理段氏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关系混乱。小说毕竟是小说,只能当故事看,不能当历史看,那么,历史上真实的大理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?
源自南诏
话说唐朝初年,今云南一带生活着蒙舍诏、邆赕诏、施浪诏、浪穹诏、越析诏、蒙嶲诏六个互相独立的部落,时人合称这六个部落为“六诏”,因蒙舍诏位于最南端,蒙舍诏又被称为“南诏”。
南诏在其首领蒙细奴逻、蒙逻盛、蒙盛逻皮祖孙三代的治理下逐渐崛起,蒙盛逻皮的儿子蒙皮逻阁继任首领后,在730年吞并其他五诏,结束分裂,统一云南,自称南诏王。738年,唐玄宗册封蒙皮逻阁为云南王,并赐蒙皮逻阁名为归义。741年,蒙皮逻阁从蒙舍川迁居太和城(今云南大理),使太和城从此成为南诏的政治中心。蒙皮逻阁励精图治,南诏迅速崛起,中国大西南地区由此形成了吐蕃、南诏、唐朝三国鼎立的局面。
蒙皮逻阁的儿子蒙阁罗凤在位时期(748—778年),唐朝走向全盛,两次派兵征讨南诏,蒙阁罗凤击退唐军后,在751年倒向吐蕃,实行联吐抗唐的政策,多次协助吐蕃进攻唐朝。及至蒙阁罗凤的孙子蒙异牟寻在位时期(778—808年),吐蕃走向全盛,残酷压榨南诏,蒙异牟寻忍无可忍,在794年倒向唐朝,实行联唐抗吐的政策,多次协助唐朝进攻吐蕃。
南诏国的位置
蒙异牟寻的孙子蒙劝丰祐在位时期(823—859年),南诏和唐朝的关系重新变得紧张起来,两国在西川(今四川)和安南(今越南)多次交战,互有胜负。蒙丰祐的儿子蒙酋隆在位时期(859—877年),南诏和唐朝的关系破裂,蒙酋隆于是在860年自称皇帝,连年进犯唐朝,致使西川和安南战火连绵,了无宁日。
无休止地战争削弱了南诏的国力,加剧了南诏的衰败。897年,蒙酋隆的儿子蒙隆舜被大臣杨登杀害。902年,蒙隆舜的儿子蒙舜化贞复被大臣郑买嗣杀害。郑买嗣欲篡位,随后血腥屠杀蒙氏一族800多人,南诏国从此灰飞烟灭。
大理兴起
902年,郑买嗣篡位后,建立起大长和国。928年,东川节度使杨干贞杀掉大长和国末代皇帝郑隆亶,拥立赵善政为皇帝,赵善政改国号为大天兴国。929年,杨干贞废掉赵善政,自立为皇帝,又改国号为大义宁国。
短短30年间,云南三朝迭起,一如唐朝灭亡后,五代更迭、十国割据。当暴力夺权成为常态后,成功者就会无端猜忌那些功名显著的手下,以防止他们推翻自己的统治,进而引发下一轮动荡。在杨干贞眼里,就有这么一位对自己有威胁的大臣,他叫段思平,时任通海节度使。